同文译馆
翻译科技-同文译馆
当前位置:首页> 翻译科技> 外包企业人才的职业成长

外包企业人才的职业成长

时间:2007/9/10 来源:Twin 浏览次数:1719

[编者按]2006年3月14日下午,文思创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刘君博先生应邀做客赛迪网,在线畅谈软件外包企业人才的职业成长之路。

在访谈中,刘君博就软件外包及其发展历程做了介绍、阐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别对软件外包行业发展的不同影响、并针对当前外包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详述了对当前软件人才发展方向的看法。他认为,现代的大学生太缺乏实战能力,并提出大学生应该着重培养基本能力和学习能力,并呼吁有更多的培训专业人才的机构出现。

以下为本次访谈的内容摘要。


主持人:刘总,这几年软件外包这个词在软件从业人员这个圈子里是相当热,请您就软件外包行业的情况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刘君博:软件是非常有趣的行业,因为软件是直接利用人的大脑最根本的智力,包括人的数学能力。所以最开始有了计算机之后,软件刚开始发展大家都觉得需要数学,而且刚开始做出了一些非常好的小软件,因为软件程序变动起来非常容易,大家觉得这样能发展出一些实用的软件。69年的时候有一个世界软件会议在柏林召开了,这个会上提出了第一个概念,不叫软件外包,叫软件危机。大家发现一个个小的软件放在一块效果很差,达不到要求。在那个会议上提出了“软件工程”,第一次认识到开发软件跟盖房子一样,盖房子的时候一定是把房子的需求定义好、构架定义好才去布线、包装、买家具。

软件第一次是由69年“软件工程”概念的提出。经过20年的发展,软件工程深入人心,我们看到国际上微软这种大型软件公司,发布由几千人、上万人合作的软件出来。它是把软件工程从需求、到架构、到设计、到编程、测试、维护整个流程化了,每一个流程人员都需要有特定的素质。比如现在软件开发中做测试人的素质比开发更重要,测试人员的素质是这个人比较喜欢玩一些东西,他从“玩儿”中发现一些错误。

再一个就是软件外包概念的提出。软件外包概念也提出有20年左右了,只不过前20年没有形成一个规模,大家对它都持比较怀疑的态度。中国政府在84年的时候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当初印度在软件出口方面达到10亿美元的产值,中国政府认为这是高智力产业,应该很适合中国人才型的国家,中国人很聪明,就投了一定的资,当时在北大办了两届软件工程人才,直接请美国的教授,为了发展软件外包。当时发展以后没有形成规模,是一个软件实验室,原因是我们没有和国际需求接轨。在印度也是从八几年开始,它碰到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2000年的时候有一个千年虫的问题,需要大量的系统的对软件做分析。美国软件开发到2000年的时候已经有非常多的系统在做了,所以他们拿到印度做,做的非常好,查出了问题把问题解决了。所以2000年这个危机事件不是显得那么有问题。但是印度给世人证明了可以把软件开发拿到异地去大规模的以操作的方式去开发。国际软件业第一次意识到软件的产品开发能力第二次更新换代又到来了。软件外包不光是一个名词,有深刻的行业自己发展的规律。也就是说,从软件工程提出20年之后,把软件开发产品化和规范化程度不够,它的费用也显得比较高。美国这些比较大的软件公司也就上千人,已经算是规模比较大了,它的费用非常高,每开发一个产品线几百万美元就出去了,和市场稍微不匹配,风险就非常大。而且出来的工具就对一个产品使用,这样费用非常高。印度证明了我们可以同时做10个产品。做这10个产品我们有共同的人才的需求,基础模块的需求,工具的需求。我觉得软件外包发现了软件工程之后第二次软件开发更新换代的规范化、规模化的内在规律。所以印度能从2000年之后每年以100%的速度增长。

像印度在这五年每年翻番,从1亿美元翻到2亿还可以,2亿翻到5亿,5亿翻到10亿,这是相当不得了的,为什么有这么快的速度呢?就是因为软件发展内在规律找到了。所以说什么是软件外包?我认为它就是在软件工程的基础上又一次大规模规范化的软件开发的操作方式。

主持人:由于2000年千年虫的问题也成就了印度今天的局面?

刘君博:如果没有2000年千年虫,这个规律早晚也会找到,但这是给它一个契机,让它更快的被发现。当时在硅谷的这些企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问题,资金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可是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所以正好是两方面结合起来了。印度从某种程度上说给软件企业证实了这样做可以,印度企业发展到现在整体环境的发展比起中国来说是非常有限的,印度本身的市场也是有限的,但是它通过了这样一个好的机会证明了。我们从中虽然没有第一个发现,但是也受益了。

硅谷的高科技公司有一个“IC”,I代表印度,C代表中国,中国和印度工程师的能力在国际化的公司里能力是完全认可的。所缺的,是我们中国的人才怎么变成需求的人才?这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话题。

主持人:您对东方的文化或者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别是怎么看的呢?

刘君博:这个题目比较大,关心这个问题的人一定同意我这样的观点。欧美的文化和中国的文化是各有千秋而且非常不同。我自己在中国生活了26年,在欧美工作18年,对欧美文化当然没有百分之百的融进去,但是已经融到能够理解比较深的层次。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中国的员工,老板给他一个任务的时候他比较喜欢替老板设想,有非常好的敬业精神。比如你交给一个员工一项任务,说10年行不行?他说没问题,一定完成,这个员工是非常刻苦的做,这是中国企业的文化。而美国老板给员工一项任务的时候,员工第一反应是说先看看什么东西,看完了以后他说这个做可能比较费劲,而且他会说你做这个到底为了什么?中国的文化是克服一切困难把这个事做了,而欧美的文化是讨价还价的过程,他一定首先问为什么做?我碰到一个美国客户,他说以前碰到一个外包公司,他说两个月能不能做出来?那边说行,他非常高兴,终于找到了一个好的合作伙伴,结果两个月以后一问一大堆问题。问题在什么地方呢?美国老板给活的时候准备4、5个月做出来,他是等着那边讨价还价呢,他想我给你两个月,你一定会说3个月,我底线是4、5个月,最后3.5个月、4个月都是我可以接受的范围。中国文化里边有宽容、中庸之道。美国文化更讲信用。我记得IBM一个经理说他们教育员工的时候,到中国一定要先知道关系,中国老子、孔子定义的文化什么事都是定一个关系,没有关系做成一个事比较难。美国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契约,最发达的是律师,父子关系可能都没有契约重要。这些点点滴滴文化的不同,做的时候就会多些麻烦。是不是说英文很好就行,我们碰到过英文非常好,不注意文化,语言只是文化的工具,不是文化的内涵。

再举一个例子,美国文化里面冒险精神是非常足的,他的文化对风险是非常认可的。就是说你在去承诺一件事的时候,他心里面已经有一个宽容度,他一定会把很多风险考虑进去,有很多风险控制的因素,所以他觉得出问题不是丢面子的事,而是说只要这个问题是在我们风险控制内的问题,他就觉得是一个好事,不是坏事。这是和中国员工需要交流的,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及时跟人交流。

主持人:不同于自己本土的文化可能对于做外包行业的从业人员可以说是一个必备的技能。除了对文化的了解,您感觉还有什么其他的您比较看重的能力或者素质吗?

刘君博:在一个大企业里需要不同层次的人才,包括市场的人才、公关的人才、销售人才、项目管理人才,我们刚才只是谈到文化,那个是对所有人才都是通用的。我也是举例说明,我们北京每年有很多毕业生,很多毕业生觉得找不到工作,实际上我们企业每年对人才需求量缺口非常大的,文思每个月大概有上百人才的缺口,招不到人的原因是什么?就是说我们现有的教育系统培养的人才和实际人才、技能需求的脱离,因为企业毕竟以发展盈利为目的,我们没有办法长期的去培养人才。虽然我们企业发展到现在已经深刻甚至很痛苦的认识到人才是我们发展的瓶颈,我们每年也花大量的钱进行基础的培训,包括上岗培训、能力培训、甚至在大学里面直接找一些人才进行培训。但是这个力度、范围、规模都是有限的。我觉得人才主要的缺口是缺在什么地方呢?还是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实际的开发能力。我接触到很多人才以及和我招聘经理、工程师接触了解他们为什么招不到人才?大家可以理解,如果说研究生毕业,编程编过多少行?如果说掌握技能,你对行业主流的开发语言比如C、C++、Java、你们有多少层次的了解?你们到高年级的时候有没有到一些企业实习?这一点我觉得是大学生、研究生可以借鉴一些印度和美国的经验。我现在了解到一些情况,我想在这儿呼吁一下,我们一些毕业的学生第一步可能考虑的钱太重,他们一上来就想达到什么样的收入而没有看到自己技能的缺口。我了解美国的一些大学生和印度的大学生,他们一上来是非常实事求是,就是我的实际技能非常有限,对我来说第一年最主要的只要能维持自己的生活,把实际本领学到手,他们冒险、开放的学习精神,和这种热情,我觉得咱们还是好好的考虑,呼吁大家也去考虑。

我碰到德国在中国的留学生,美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他们提出的薪资要比中国大学生提出的薪资少得多。我在美国公司以前招人的时候,他们最注重第一步先学到本事。我们不可能完全去改变我们的教育体制。改善教育,那是要通过时间的。最简单的是掌握实际技能,你投入企业,企业是负风险的,企业能力非常有限。比如一个10万美元的项目,现在有10个人做,有人才的缺口、培训的缺口,如果你能力有限,我马上给你投入到这个项目我可能就赔了。

什么是软件产品的研发?研发过程中不同层次,从69年之后软件工程这个行业已经非常成熟了,这个成熟的行业里整个流程我们培养出的人才专业化的程度不够。对整个项目熟练程度不够,而且没有实际操作的能力。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刚才说了软件产品到现在大家都开发出了不同的层次,其中有一个步骤叫文档的编写,以前大家认为随便编编就完了。软件产品开发已经认识到文档的编写是软件开发不可缺少的。产品要规模化,如果没有很好的文档,这一波工程师换工作了,那我们的产品怎么办?所以文档的开发在软件工程里面是非常规范化了,需要专门的人才。软件开发过程中文档不是说开发完了他就去写。从产品开发定义一立项的时候就把文档人才放在这儿了,可以说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档,哪些东西和以前相关?是非常复杂的,这类人才是软件产品规模、规范化的必不可少的一类人才。我们现在就碰到这样的瓶颈,我们招不到这样的专业人才,大家学的时候哪怕是主攻项是软件工程,副项是文档,这样的人才我们很难找到。就是没有把软件整个开发专业化做的很细。我们好的客户说你给我一些近似的人才我们花一些人力培训。所以我们现在一般是企业自己做,来一个工程师我们给他领到培训机构去培训。

以上是我举的几个例子,是人才专业知识方面的缺陷、对整个开发过程把握的缺陷,以及基本的技能,我觉得熟练程度也是有缺陷的,这些都是可解决的问题,只要大家意识到这个问题,从政府组织研发的机构和产业的合作以及包括作为毕业生或者找工作的这些人士对自己强项、弱项的分析采取一个灵活、务实的态度尽快的把这些能力弥补下来,只要大家认识到这一点,从不同的方面,这个问题通过几年行业的发展,我想一定是能解决的。

我去印度已经发现,印度大的企业他们在中国挖人才,他们意识到这种人才的缺陷,他们挖人才送到印度培训。我觉得对中国企业也是非常大的威胁,不管政府也好、大学、企业也好、自己的培训机构也好,你们认识到这种问题的话一定要赶快去做相应的措施。

主持人:招聘对日、对欧美人才的时候有什么区别呢?

刘君博:对日和对欧美开发需求就不同。美国需求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对人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包括对需求的变更、项目计划的变更,所以对人的依赖性比较大。日本的文化做的是比较严谨,他是每一步步做的非常细,他是找认认真真做事的人,变动的适应能力要求比较低。所以这两块找的人素质是有区别的。

一些基本的素质比如编程能力、项目管理的能力、对开发某个专业的能力这个是共同的。在招聘的时候我们有对日业务部门和对欧美业务部门。文思还有两块,比如说产品的日文化,我们可能会招一些日籍员工。还有一些跨国公司技术支持,虽然是一个美国企业,但是可能也是有韩语背景、日语背景这样的文化需求。

主持人:现在国内IT行业有很多资格认证,从您选拔人才角度来说,您感觉这些证书对您有多大的参考价值呢?

刘君博:人才发展培育是一个不断持续积累的过程,我觉得各种各样的认证还是有很积极的作用的。包括大家知道的PMP、java,包括思科、微软都有详细的认证,我认为认证还是比较有必要的,招人的时候有证书肯定加分,但是对现有的情况会进行考虑,实际上教育机构和大的产品公司签订一些互赢的协议,不让负担转嫁到个人头上。我们体会到很多人才是有这个素质。如果强行性的,他可能一开始经济上没有这个能力,因为有些培训很贵,所以把很多人才挡在这个门槛外了,一般来说认证是加分的,但是仅仅认证是不够的,仅仅是技能上的体现,而不是能力上的体现。

主持人:现在来看如果从一个刚刚迈入社会的,或者从学校出来的这一批人,他们想进入外包行业,他们最早面对的问题是什么?

刘君博:文思每年花很多钱,我们有一个项目叫实施培训。就是在你们毕业甚至前一年就可以跟我们联系,不要等到毕业以后再去做那个问题。我建议大家往前考虑,毕业一年前就找合作、培训、实习的机会,这样你们对外包行业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了解,走出门的时候从技能上、公司的文化上、职业生涯选择上已经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那会儿那个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了,细节容易谈妥。

如果大家现在已经毕业了怎么办呢?我想外包企业还是很欢迎新毕业的学生的,大家第一要积极主动一些,你们有没有和文思主动联系?如果没有回答的话主动想各种各样的方法。一般来说大家毕业去找工作,要像找朋友一样需要花时间了解,你了解了一个企业,这个企业会觉得你是真心的,认真的,他也会在更大程度上更认真的了解你的潜质。

另外,刚毕业,是不是需要找一些有实际培训的机构,跟他签订一些定向的企业,问他有没有跟这些企业签合作的协议,这边毕业了那边就可以接受。

第三,你也可以采取一些比较灵活的方式,你说自己的能力不够,能不能给我一个3-6个月的考察期,先给我一个三个月学习的机会。所以大家都可以比较灵活的考虑。不一定说毕业就一定怎么怎么样,因为毕竟你的能力、经历和企业需求要吻合,吻合起来才能找到自己满意的位置。

主持人:单纯说技术人员,在公司是怎么样的一个发展路径呢?

刘君博:大概的说技术肯定初级、中级到高级。比如说测试是一类,编程是一类、架构师是一类人才、文档是一类人才、还有维护、客户支持,是不同的层次。所以我们技术人员发展是经历中级到高级的过程,在发展的过程中比如编程序,有的人特别喜欢编程序,有的人不喜欢,他找出一个缺陷觉得有成就感。有的人不喜欢变化太多的东西,喜欢做维护,就是有一个错误来了,找到了就是我赢了。还有人喜欢做部署,就是工程都做出来了,我打成一个包,做成一个基本的构序。从初级、中级到高级有不同的方方面面,你做的过程随时调整,找出自己最合适的。

主持人:刚才咱们谈了很多关于外包行业里面人才的培养和职业方向发展的一些问题,最后我想请您用最简洁的语言,希望在这行业谋得长期发展或者希望进入这个行业的朋友做一个指导?

刘君博:首先跟大家呼吁一下,软件外包企业往前看10年它绝对不会是停留在中、低端接包、接项目的企业。外包企业一定会成为一个国际一流服务型的企业,我相信如果大家稍微花点时间研究印度企业的发展就会看到这一点。举一个例子,INFOSYS它现在市值是400亿美元,它的业务额非常可观,它的市场回报率是20倍的销售额。它的市赢率是1:80。所以软件产业在进行第二、第三次结构化、规律化革命的时代,这是大家投入软件产业最好的保证,你在里面会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文思今年是1500人,我们计划每年是100%的增长率,这里不管是技术还是高级管理人,甚至公司部门层次的管理人员,大家都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软件产业不光是文思一个,我们去印度有20多家企业都发展非常好,所以我们认为这是非常有潜力的发展行业。

软件外包发展是一个创新的结果,它里面是有深刻发展规律的,我们只是在规律发展的初期阶段,今后十年有识之士们一块把软件产品开发成真正的规模化、规范化。更快、更好开发出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这是大家发展的机会。我觉得在中国一定会培养出很多这个行业的领军人物。

(编辑:youke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