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文译馆
当前位置:考试培训>>人间词话之“我与CATTI”

人间词话之“我与CATTI”

时间:2013/9/26 来源:Twin 浏览次数:1407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闲暇之际,仔细品味大学问家之妙语,在欣赏、感叹之余,心有所得:治学有此三境界,我对翻译不亦经历了此三境界吗?于是,决定提笔写下个人的感悟,与大家共享。
  第一境界:立志高远,博览群书
  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听、说、读、写、译是基本的专业水平要求,而位列这五项标准末尾的“译”,即,翻译,则是体现英语专业学生或者英语学习者语言水平的最高层次。同时,成为一名翻译是很多人的梦想,我也是其中一个。
  2009年,还在读大一的我,从班主任口中得知了有关“CATTI”的讯息,加之,班主任毕业于南开大学的英语口译硕士专业,现已是一名非常出色的英语口译人员,这让我非常想朝着翻译方向发展,并渴望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人员。
  立志高远,仍需躬行。在确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之后,我便开始了“翻译”的奋斗历程。
  首先,观摩练习。在班主任的建议之下,我在图书馆借了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书。翻开书,我看到的第一篇文章是李大钊写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National Crisis vs. Heroic Nation – by Li Dazhao)。我跃跃欲试,于是,提笔开始翻译。这是我接触的、也是我动手翻译的第一篇文章,在没有借助字典和其他资料的情况下,感到很吃力,但还是尽我所能的将它翻译完。在与参考译文对照之后,我很受挫。本来想放弃翻译这条道路,可是,在班主任的鼓励之下,我再次“拾起”了翻译。班主任告诉我,在一开始接触翻译时,最好先别急着上手翻译,可以采用观摩练习的办法,去感受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差异与转换思维。“多观摩”是进入翻译领域前所要做的功课。于是,我就继续以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书作为观摩练习材料。每天去图书馆欣赏一篇英汉对照的散文,时间充裕的时候,每天可以观摩两三篇。渐渐地,几周过去了,自我感觉预备阶段准备的差不多了,于是,决心提笔一试。
  其次,动手翻译。我选取了该书的第四篇文章,是胡适先生写的《差不多先生传》(Mr About-the-Same, by Hu Shi)。准备好了草稿纸和手表(用于计时)后,我便开始了翻译。当我在草稿本上写完译文,再和参考译文进行对照的时候,发现改动的地方不是很多,这让我很有收获感,也是个人觉得翻译得最成功、最接近参考译文的一篇散文。这次小小的翻译实践增加了我对翻译的兴趣和信心。于是,我每天都坚持翻译一篇张培基的散文。张培基的散文选,我对照翻译了大约二十五篇,虽然我的水平还不是很高,但这二十几篇的练习,不仅让我喜欢上了散文,喜欢阅读优美的散文来陶冶自己的情操,而且通过这二十几篇的练习,让我的翻译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享受到了翻译的快乐。
  立志高远,但仍需博览群书。除了张培基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我还在图书馆借阅了其它与翻译有关的书目。有的是和翻译技巧相关的,比如:《英汉互译教程》等;有的是综合类的,比如说:《英语世界》;有的是介绍作家背景生世的,《中国的才子》和《中国的才女》便是其中的代表,它们也是我比较喜欢阅读的书籍。另外就是翻译实践类的,如:《三级笔译实务教程》、《笔译实务》等等。我所列举的这些以及还未列举的书目陪我度过了一年多的大学生活,让我的大学生活过得很充实,很享受。
  最后,参加CATTI考试。就这样断断续续的备考了一年多之后,我跃跃欲试,于是上山东人事考试信息网报考了2011年十一月份的英语三级笔译考试。十一月中旬,我们专业一行的三位女同学前往位于济南的山东师范大学参加人事部三级英语笔译考试。初入考场,心情异常激动和兴奋,因为这可谓是我上大学以来参加的唯一一场大型考试,它与我平时在学校参加的那些期中期末考试或者说是英语四六级以及专业英语四级考试都不同,不仅是名称不同,就连在备考过程中我的收获乃至它对我的大学生活带来的影响和意义也不尽相同。心中怀着一份期待,就是得到封面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的深绿色的笔译证书,伴随着这份美好的期望,我顺利地答完了卷。接着,便是为期两个月的等待。
  第二境界:孜孜以求,努力钻研
  一转眼,新年已至,也到了查成绩的时候,我很紧张也很兴奋,可就在我慢慢悠悠的输入身份证号,快速点击“查询”之后,眼前出现了我盼望已久的结果:综合能力76;笔译实务45。看到成绩,我对着电脑屏幕呆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我不相信自己的成绩,甚至觉得阅卷老师核分有误。总之,心里就是接受不了没考过的这个事实,后来知道和我一起考试的另外两个同学笔译实务也没及格,我便不再怀疑我的成绩了。我知道肯定是自己主观方面的原因,自己还欠努力,才会与CATTI失之交臂。好在失败的打击没有磨灭我的斗志,内心强大的声音:“不要放弃,再接再厉!”,再次催我奋力前行。
  2012年,我决定再考一次。有了第一次考试的经验,也见过了考试的题型及难易程度,我一改之前的备考计划,沉下心来,扎扎实实地钻研起我的薄弱环节。和第一次备考相比,二战时,我不再翻译新的材料,而是“潜心研究”之前的翻译练习笔记。在看这些笔记的时候,不仅是去体会原文与译文之间的差异,而且会记录一些英汉互译的技巧。此外,我还会整理一些固定的或常用的翻译句型,以便下次翻译时遇到类似的句型,可以信手拈来。
  在第二次备考的三个月里,我从未做过任何一篇的翻译练习,每天只是反复地翻看那个翻译练习小本。反复地推敲曾经翻译过的那些篇章,研究其翻译技巧或选词等等。每当碰到自己反复翻译错的地方,比如,插入语的翻译,数字的翻译等,我都会把相关的例句整理出来,并记录翻译此类句子的技巧或方法,以及在翻译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另外,碰到一些固定的翻译句式时,我也会精选出来做好笔记以备不时之需查阅。俗语说的好:“熟能生巧”,在三个月里反复地“细嚼慢咽”并“消化”这些文章,做好复习笔记之后,我感觉确实进步不少。
  一转眼,又到了CATTI考试的时间,进入考场之前,我放下了心里的包袱,“轻装上阵”,不再执念于考试结果,而是回味备考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抬头仰望天空,闭上眼,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默默的对自己道一声:“加油!”。。。。。。两个月之后成绩出来了,我的付出和努力使我顺利拿到了人事部三级笔译证书,手捧证书,不由地感慨道:“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并决心以后继续保持“孜孜以求,努力钻研”的态度,不断迈向成功!
  第三境界:融会贯通,领悟真谛
  在取得了人事部三级笔译证书之后,我并没有骄傲自满,停滞不前,而是继续坚持翻译实践,坚持对翻译事业的追求。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翻译比赛,投稿网上的翻译大赛等。
  考研时,我选择的专业方向是英语口译,在备考过程中,我每天都坚持做不同题材的翻译练习,坚持做翻译笔记,坚持复习翻译过的材料。正如孔子所言:“温故而知新”,这种坚持果然让我每天都有新的收获。考研期间,我还准备了CATTI三级英语口译考试,由于之前已经考过三级笔译,因此在备考口译时,“融会贯通”的状态引领着我不断朝着翻译方向迈进。
  2012年,我参加了“第24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大赛”,很幸运,我获得了汉译英优秀奖。这个奖不仅证明了我具备基本的翻译素养,同时“优秀奖”这三个字眼也提醒我要继续努力,将自己的翻译水平提向更高的层次。
  有了人事部三级笔译证书、韩素音翻译大赛获奖证书以及平时的翻译实践做“后盾”,我大胆地向翻译公司投递了求职简历。翻译公司也正因为我的简历里有这两个证书的“点缀”而给了我试译的机会。拥有这两个证书,感觉自己好像享有某种特权一样,那种感觉真的妙不可言。虽然那些试译稿件和平时的练习材料不大一样,但我还是顺利地通过了试译,可能这就要归功于“融会贯通,领悟真谛”的那种境界吧。慢慢地,每当我拿到一篇文章时,不再觉得那么晦涩难懂、无从下手,也不再怯懦,不敢去提笔翻译,这种感觉与刚接触翻译时的“小心翼翼”, “畏首畏尾”的心态截然不同,恰如王国维治学第三境界所言:“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小结):
  每当回顾与CATTI如影相随的两年多时间,我不禁感概道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言的真谛与妙处。早在初中语文课上,我就已对这三句话:“‘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耳熟能详,但当时年幼的我,只是单纯地欣赏这些唯美的诗句,并未对它们细加分析与琢磨。而如今,在与CATTI接触两年多的时间之后,我才深刻地体会到此三境界。
  于是,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及的治学三境界的启发,在仔细品味这段话之后,泉思涌动,决心写下个人的感悟,题为:人间词话之“我与CATTI”。
(编辑:鸿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