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文译馆
翻译硕士
当前位置:主页> MTI> 翻译硕士:中国文化概论考点整理之二
翻译硕士:中国文化概论考点整理之二
时间:2012/8/22 来源:Twin 浏览次数:2292
 

  第一章 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的总体概貌

  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血缘宗法伦理制度
  第一节 中国传统社会特征之一:农业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为生产目的的一种经济模式,与以交换为目的,以营利为宗旨的商品经济相对立。
  自然经济的基础和特点: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占统治地位的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交换价值。
  发展: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原始农业的开端)-------夏末至商代(由原始氏族公社变为奴隶主贵族庄园)------周代初期(土地分封制)-------秦时期封建国家形成(自然经济起决定作用)
  封建经济的基础:分散的个体生产。耕织结合构成了以家庭为主的经济单位的主要的经济活动内容。
  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原因:
  1. 重农抑商政策
  2. 由中国传统土地所有制和统治者残酷的经济剥削造成
  3. 由孔孟儒学灌输的与统治者重农抑商政策一致的重农抑商思想所致
  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独立自由”的手工业者与商人
  历代官府手工业也属于自然经济的性质范畴。
  第二节 中国传统社会特征之二:血缘宗法制度
  一、 含义:
  宗”:与祭祀之庙宇有关,有宗社之义,是中国文化祖先崇拜的代码
  “族”:在血统上相联系的人
  祖先崇拜与血缘关系成为中国传统社会存在的核心,形成血缘宗法制
  二、 形成
  宗法制度渊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父系氏族公社或家庭公社时期-----“家天下”(形成于商,完善于周)
  在国家最初形成过程中,血缘与国家政权紧密结合形成宗法世袭制。
  商朝仍是“家天下”,国家形式仍是以王为首的奴隶主贵族政体。
  西周完善和实行了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分土封侯制度。土地分封制和血缘宗法制构成周朝的社会制度和政权机构。
  春秋末期,孔孟要恢复周礼。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
  汉代独尊儒术,神化王权,把封建政权与族权、神权、夫权紧密结合起来,代表了全部的宗法思想制度。
  魏晋隋唐时期是宗族、宗法制度盛行的时期
  隋唐五代之后,门阀大族逐渐解体
  与血缘宗法制度紧密结合的官职世袭制,在隋唐以后发展演变为任子制和恩荫制(清代以后演变成恩生制)
  三、 中国传统社会是重视血缘宗法关系的社会,是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成的
  四、 类型:
  周代的“宗子法”,即嫡长子继承法
  东汉后兴起的门阀氏族制度
  宋代以后的家族或宗族制
  五、 血缘宗法制度的三大特点:
  父权系统和孝道观念是宗法社会的基础
  夫权
  军权
  六、 血缘宗法制度始终延续不衰,孔儒学说起了重要作用
  七、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以家庭为本位
  八、 中国社会最重要、最基本、最普遍的社会组织制度:血缘宗法制度
  第三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概观
  一、 雅俗之分
  (一) 雅文化(士大夫文化或精英文化)
  “雅”,是“正”的意思,从《诗经》的“雅诗”中套用过来
  《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雅诗分为大雅(31篇)与小雅(74篇),大部分主要描写的是祭祀祖宗、社稷、土地,记叙历史、征战等内容。
  (二) 俗文化(通俗文化或大众文化)
  包括农民文化和市井文化,可追溯到《诗经》中的“风诗”
  “风”是“声调”的意思,大都是民歌,产生于黄河中、下游及汉水流域一带,共有十五国风(国风就是地方声调)。
  代表作《七月》(豳风)、《硕鼠》(魏风)
  中国传统俗文化以“富贵利达”为最高价值
  唐代传奇的出现使小说形成独立的文学形式。
  代表作《昆仑奴》、《霍小玉传》、《李娃传》、《郭元振》(牛僧儒)、《聂隐娘》(裴硎)
  唐代变文是“俗讲”的底本,分为三种形式(1-3):
  1. 用一段散文、一段韵文相间写成。如《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2. 全部用韵文写成,如《舜子至孝变文》
  3. 全部用散文写成,如《刘家太子变文》
  4. 另外,文图相配的变文有《看蜀女转昭君变文》(吉师老)、王昭君故事卷子
  (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雅文化。
  唐代文化以唐诗为主,唐诗中又以律诗为宗
  二、 显隐之分
  (一) 中国传统儒家显文化
  五个方面
  1. “义以为上”的价值观
  2. 重视现世
  3. 天人合一
  4. 刚健自强的人生思想
  5. 修身为本、以德为政
  儒家显学体现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就是“经世致用”的文学观,如《孟子—--滕文公下》
  (二) 法家隐文化
  在价值观上,法家重利轻义、尚力黜德
  法家是战国末期反映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学派
  战国初,魏国李悝著《法经》
  法家集大成者是韩非。汲取了申不害的“术”、慎到的“势”和李悝的“法”
  u 法家把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成赤裸裸的利害关系
  法家隐文化认为:“法、术、势”三者,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
  提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为推动改革和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基础。
  法家又称“刑名家”,注重“参验”的认识理论,宣扬进化的历史观。
  三、 山林庙宇之分
  (一) 山林文化
  称为隐逸文化,以道家思想为核心,主张无为
  道家舍弃“从政”,如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释私论》有所体现
  山林文化代表人物-----陶渊明,作品现存120多首
  代表作《归园田居》
  (二) 庙堂文化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倾心于庙堂之内
  庙堂,指太庙的明堂
  儒家人生态度是积极进取、入世的
  代表人物:王勃、宋代理学家张载、文天祥、范仲淹、苏轼、岳飞
   

 

 

 

(编辑:鸿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