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文译馆
翻译硕士
当前位置:主页> MTI> 首届MTI教材与教法笔译研修班的笔记
首届MTI教材与教法笔译研修班的笔记
时间:2011/8/4 来源:Twin 浏览次数:2266
 

  5月19日—20日笔者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参加了“首届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教材与教法研修班”,受益匪浅,可以用“如饮甘霖”四字来概括。在全国158家教学单位先后获准MTI教学与学位授予资格之际,外研社举办的这次研修班可谓是一场及时雨,为我们的教学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更为高水平翻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此前笔者虽然也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和研讨会,但像这次研修班上课程设置之全面、主讲教师阵容之强、教学水平之高、学术含量之大、理论与实践联系之密切、信息发布之权威及时,可谓是前所未有。
  首先是课程设置之全面。俗语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外研社多年来组织专家编写的MTI系列教材慷慨倾囊相赠,毫不保留,人手一套,其中必修、选修课程兼顾,笔译、口译、翻译理论、通识等多方面课程全面涵盖。口译和笔译有的放矢、各有侧重,理论与通识则高屋建瓴、深入浅出。这样精心设计、全面安排的课程使得我们学员接受了一次从理论到实践、从常识到通识的全方位洗礼,难怪有学员满怀深情地说自己的水平“与两天前大不一样了”。
  其次是主讲教师阵容之强大和学术水平与教学艺术之高。这次研修班上既有国内资深的翻译界专家、学者,也有在翻译教学和实践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可谓群英荟萃,高手云集。
  孙致礼教授基于他多年翻译实践基础上的《高级英汉翻译》,有理有据,生动活泼。特别是他在翻译中不断修正自己、超越自己的典型案例,不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也为我们青年学人指明了治学的路径。
  陈宏薇教授从她多年编写《高级汉英翻译》的宝贵经验出发,从符号学的视角,以英汉对比的方法,为学员们展示了如何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再到“下意识”的汉英翻译的全过程,是我们感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受益颇多。
  何刚强教授的《笔译理论与技巧》更是深入浅出,由“认知准备”到“进入教材”再到“合上教材”向我们清晰明朗地展现了如何实现翻译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全景图。其灵活的教法、地道的用例,轻松愉快课堂气氛的创造,无不给学员留下美好的回忆和未来学习效仿的榜样。
  谢天振教授以他对中西翻译史的深入研究与把握,把译学研究中“各行其道、互不搭界”的中国翻译史与西方翻译史,作为一个有机地整体,巧妙地放置于中西翻译活动共同的发展时空之中,进而审视与考察中西译学演变轨迹与发展趋向,从而通过发现其异同来指导我们今天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把原本枯燥的翻译史解读得活灵活现,同时也为我们奉上了一堂生动的译学研究方法大餐!
  穆雷教授的《翻译研究方法概论》在译学研究方法方面的讲解则更为具体与直观。她以“形式逻辑”、“归纳法和演绎法”、“定量定性法”、“实证法”“语料库和TAPs”等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为主线,生动活泼地逐一演示说明了”翻译研究的规定性与描述性”、“证实与证伪”、“共时与历时”、“宏观与微观”等研究方法,填补了我们翻译研究方法论上的欠缺与不足,为我们今后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与教学扫除了障碍。
  王宏印教授的《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使我们重新认识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领略了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典籍的译介流程,澄清了一般文学翻译与文化典籍翻译的区别与联系,认清了文化典籍翻译之于英语及翻译专业的位置,明确了典籍英译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王教授从文化典籍概念的界定、教法的传授到评判标准的探讨,无不使我们耳目一新。
  有着多年口笔译实战经验的李长栓副教授,其《非文学翻译》讲座博得了与会学员的广泛认同。他来自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生动有趣的案例直观生动,使学员们如沐春风。李老师关于“网络平行文本”的使用为我们今后的口笔译实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方法与工具,其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备课、授课、作业评改等先进教学手段的利用,相信一定会提高我们今后的教学效率,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许钧教授的《翻译概论》高屋建瓴,从“何为翻译”、“为何翻译”到“翻译何为”,其理论思维的深度与翻译实践的力度使我们认识到如何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探索、又应该如何在理论的高度上重新认识翻译、指导翻译实践。许教授的翻译“三个层面说”、“三个转向说”、“思维三层次说”、翻译过程的“去字梏、重组句、建空间”说,无不显示了他深刻的理论思考与丰富的实践经验,堪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研修班信息发布的权威与及时。黄友义先生作为中国翻译协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以及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兼总编辑,可谓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高度的理论高度,特别是把握全局的广阔视野。他及时地分析了目前我们国家应用型人才的“缺口之大”和“需求之大”,增强了我们下一步对翻译人才培养的相信与力量。何其莘教授对英语专业与翻译专业异同的探讨使我们明确了作为英语专业出身大多数人的成长与发展之路。作为业内口译专家的仲伟合教授对口译发展的介绍与分析,对口译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使我们看到了口译的发展与未来。
  再次感谢外研社为我们提供的精神盛宴!也祝福我们的翻译事业更上一层楼!

 

 

 

(编辑:鸿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