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文译馆
翻译硕士
当前位置:主页> MTI> 翻译硕士学位与职业资格证书接轨
翻译硕士学位与职业资格证书接轨
时间:2010/10/20 来源:Twin 浏览次数:2794
 

  ——推动翻译人才培养与翻译人才评价工作相结合的新举措
  2007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开始在我国实施。2008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外文局的共同努力下,翻译硕士学位教育与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证书实现接轨,这被誉为是一项推动翻译人才培养与翻译人才评价工作相结合的创新举措。
  两年来,在这一举措的推动下,翻译职业资格考试对翻译人才培养的影响已经得到具体体现。随着翻译专业硕士试点培养高校从最初的15家到如今的40家,在校攻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生逐年增多,一些在校生参加了翻译资格考试并通过考试获得了职业资格证书。然而,从目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学生参加翻译资格考试的情况,可以发现我国翻译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中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翻译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工作,影响到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本文将就此谈谈自己的拙见。
  1、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翻译职业资格证书接轨情况简介
  中国外文局受原国家人事部委托,负责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实施与管理工作,自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实施之始,外文局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翻译教育事业及翻译人才评价事业的双发展, 2008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向全国印发《关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证书衔接有关事项的通知》(学位【2008】28号),《通知》规定:在校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凭学校开具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读证明”,在报考二级口、笔译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时,免试《口(笔)译综合能力》科目,只参加《口(笔)译实务》科目考试。这标志着我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证书正式实现有效衔接,从而使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将达到国际上通行的“职业学位”标准;也同时标志着翻译硕士学位教育与翻译系列的人才评价制度以及翻译行业管理的规范实现了有机结合。
  2、对接轨后存在现状的一些思考
  截至到2010年上半年,翻译硕士专业研究生共3次按照学位【2008】28号文件精神参加翻译资格考试,累计报考816人,参考768人,合格86人,合格率为11.2%,这一通过率甚至要低于考试的整体通过率。这种情况与很多业内人士的预想之间存在相当差距,因为大多数人都认为,经过翻译专业化教育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该比其他社会化人员更为容易通过翻译职业资格考试。根据最近中国翻译协会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联合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试点高校进行的调研,我认为,存在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翻译硕士研究生中半数左右的生源在入学前是学校老师,真正在翻译实践一线工作,具有丰富翻译实践经验的很少,而翻译考试是面向社会的一项重在考察考生翻译实践能力的职业资格考试,报考时虽不设学历、资历等门槛,但报考通过人员中有很多是翻译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因此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报考者中并不占优势;第二,翻译硕士试点单位的师资队伍中,具备丰富翻译实践经验的老师还很缺乏,很多学校翻译实践课程的安排还有不足,尤其是中译外实践安排较少或不足。
  针对上述现象,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一些探索:
  第一,提高入学门槛,确保学生质量,扩大具有翻译实践经验的生源比例。
  第二,在相关单位、大型国企、外企等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翻译实践经验。例如,目前已有北外、广外、北师大等十余所高校在外文局建立学生实习基地,充分利用外文局下属各单位的翻译岗位资源,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获得一定的翻译实践经验,通过实习,也能增强他们对翻译这一职业的认同感和荣誉感。
  第三,翻译教学进一步由传统的研究型教学方式向实践型教学方式转换,细化培养方向,变培养“全才”为“专才”,尤其是中译外和外译中一定要分开培养。
  第四,教师要多参加一些翻译实践的师资培训,比如中国译协和全国翻译硕士教指委联合举办的“全国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师资培训班”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第五,各试点单位可以多聘请一些翻译从业人员,最好是翻译行业的专家作兼职教授,参与更多的教学活动。
 

 

 

(编辑:鸿雁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