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文译馆
文学翻译_同文译馆
文学翻译
当前位置:首页> 文学翻译> 新书| 胡家峦 译《斯宾塞诗歌选集:十四行组诗及其他》
新书| 胡家峦 译《斯宾塞诗歌选集:十四行组诗及其他》
时间:2018/4/17 来源:林苑 浏览次数:3002
◆完整收录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坛伟大先驱“诗人的诗人”斯宾塞代表作品《爱情小诗》(89首)和相关诗歌
◆北京大学胡家峦教授杰出译本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珍藏插图
◆爱情咏叹,经典唯美,魅力久远
◆双语对照注释版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定价  39.80元
◆版印次   1-1
◆ISBN  978-7-308-17808-2
◆成品尺寸  140*210
◆印张  12.000
◆字数(版权页)   275 千字
【内容简介】
斯宾塞是英国文艺复兴诗坛上杰出的先驱,他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对同时代和后世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享有“诗人的诗人”这一美誉。但斯宾塞的诗歌以精深难读著称,其翻译甚至令人望而生畏。北京大学胡家峦教授多年来精研斯宾塞,《斯宾塞诗歌选集》收入全部的十四行组诗《爱情小诗》和相关诗歌,中英对照,注释翔实,译文忠实雅驯,明白畅达,并附有学术性的译者前言,有助于增进读者对斯宾塞的了解。
 
【作者简介】
埃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1552年—1599年1月13日),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是从杰弗雷?乔叟到莎士比亚之间的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用词典丽、情感细腻、格律严谨、优美动听,对后世的英国诗人,包括弥尔顿、马洛、雪莱、济慈等都有很深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之为“诗人中的诗人”。其代表作有长篇史诗《仙后》,田园诗集《牧人月历》,十四行组诗《爱情小诗》《婚前曲》《祝婚曲》等。

斯宾塞诗歌有五大特点:
1、完美的韵律
2、罕见的美感
3、奇妙的想象
4、崇高的道德纯洁性与严肃性
5、献身的理想主义
除此之外,他首创了一种适用于长诗的九行体,即“斯宾塞诗节”,和废弃不用的古词汇,以增加作品的乡土气息。正是斯宾塞的理想主义,对美的热爱以及精美优雅的诗文韵律,使他成为“诗人中的诗人”。
 
【译者简介】
胡家峦,1938年生,安徽合肥人。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北京大学硕士,英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至1988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问学者。专注于英美诗歌研究。多次赴英、美、加拿大等国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历任北京大学英语系主任,外国语学院院长,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英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侧重斯宾塞、弥尔顿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包括《历史的星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歌与西方传统宇宙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英语诗歌精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英国名诗详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斯宾塞诗选》(漓江出版社,1997)、《欧洲小说的演化》(主译,三联书店,1987)、《现代主义》(主译兼审校,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简明英汉百科辞典》(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等专著、译著、编著和工具书多种。主编有《英美散文经典选》(10卷,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和《杰克?伦敦文集》(12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发表论文50余篇。
【内容欣赏】
With such strange termes her eyes she doth inure,
that with one looke she doth my life dismay:
& with another doth it streight recure,
her smile me drawes, her frowne me driues away.
Thus doth she traine and teach me with her lookes,
such art of eyes I neuer read in bookes.
她眼睛惯用的词语奇特非常,
一个眼神使我的生命堪忧:
另一个眼神又使它恢复健康,
她的微笑引我来,蹙眉赶我走。
这样,她用眼神吸引我,教导我,
这眼睛的艺术,我从没在书中读过。
(摘自《爱情小诗》第21首)
Yet I my hart with silence secretly
will teach to speak, and my iust cause to plead:
and eke mine eies with meeke humility,
loue learned letters to her eyes to read.
Which her deep wit, that true harts thought can spel,
wil soone conceiue, and learne to construe well.
但我将默默地教我的心来偷偷
说话,为我的正当理由申辩:
也教我眼睛把恋爱中学会的情书,
谦恭地传递给她的眼睛去亲览。
她深邃的头脑解读真心的思想,
很快就能够领悟,并诠释精当。
(摘自《爱情小诗》第43首)

《斯宾塞诗歌选集》书评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译丛”序言 郝田虎 作
    根据广为流传的线性历史观,中世纪孕育了现代性,文艺复兴开启了现代世界,而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是中西文化进行较深层次接触和交流的肇始期。唐代传入的景教久已湮灭,我们存而不论;明末清初之际,西方古典和中世纪的一些思想观念,包括宗教、道德、政治学、地理学、数学等,已经借由来华的耶稣会士传播过来,与中国固有的儒家思想发生了发人深省的交汇和碰撞。这些耶稣会士借用中国文献里的“中古”一语来指称欧洲的中世纪。在晚清,西方来华传教士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等现代期刊,介绍西方的“文艺复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世纪研究的最大成绩在于,学界已达成共识,中世纪并非“黑暗时代”,相反,该时期十分丰富、活跃。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逐渐就欧洲中世纪文化、文学、历史、宗教等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达成共识,对欧洲中世纪的重新发现成为新时期的基本学术成就之一。文艺复兴运动是在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艺复兴文学和艺术表现了基督教文化影响下所形成的人文主义思想,莎士比亚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发轫期,人们刚刚走出“文革”,热烈肯定莎士比亚的价值和欧洲文艺复兴的划时代意义,喊出了弥尔顿式的“读书无禁区”的鲜明口号(文章发表于《读书》创刊号)。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隆重推出被搁置了十五年之久的《莎士比亚全集》(十一卷,朱生豪等译),大家奔走相告,争相购买;1979年,译制片《王子复仇记》放映后,一时间万人空巷。无论洛阳纸贵还是万人空巷,国人对于莎士比亚的空前热情激烈地释放出来,这代表着民众在久久的压抑后,对新的文艺复兴的恳切召唤。自那以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研究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在广度、深度、视野、方法、专业化、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都做得越来越好。新世纪以来,相关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准,表现在研究队伍的扩大、研究领域的拓展、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专著数量与质量的提升、学术翻译的持续推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常态化等。2017年是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胡适将这一运动名之为“中国的文艺复兴”(Chinese Renaissance),这一命名具有世界眼光,充满了中国情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近代以来饱经忧患的中华民族有望迎来伟大复兴,这不仅是文艺复兴,而且是伟大的民族复兴。新时代伟大的民族复兴离不开中西文化交流和新文化建设,离不开对西方优秀的文化遗产,包括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文化遗产的扬弃和汲取。小众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研究,包括文学、历史、哲学、政治学、艺术史、科学史等方面,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而且有助于深入理解今天的中国和世界,将有力促进我国的新文化建设。因此,我们认为,“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译丛”的适时出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必然需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新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读者朋友需要优秀的精神食粮,来丰富他们的头脑和文化生活。
西学研究离不开翻译,二者相辅相成。以文学领域为例,20世纪外国文学领域的老一辈学者,如吴宓(1894—1978)、冯至(1905—1993)、钱锺书(1910—1998)、卞之琳(1910—2000)、季羡林(1911—2009)、杨周翰(1915—1989)、王佐良(1916—1995)、李赋宁(1917—2004)等先生,他们辉煌的实践告诉我们,研究和创作都离不开翻译,翻译和研究,翻译和创作,可以水乳交融,相辅相成。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从戚叔含、方重、陈嘉、张君川、索天章、鲍屡平等先生开始,即有从事早期英国文学研究的优良传统(这里所谓“早期”,包括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两个方面)。杰出的莎剧翻译家朱生豪193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前身之一之江大学,主修中国文学,以英文为副科。著名但丁研究专家田德望先生曾在浙江大学教授英国文学史和但丁,他也是享誉中外的但丁翻译家。朱生豪、方重、鲍屡平、田德望等先贤,乃至早期欧洲文学专家李耀宗先生和早期英国文学专家沈弘教授等学界中坚,这些学人的实践同样告诉我们,研究和创作都离不开翻译,翻译和研究,翻译和创作,可以水乳交融,相辅相成。因此,我们可以说,“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译丛”第一辑的及时出版,继承和发扬了浙江大学,乃至新中国优良的外国文学研究传统,将有力地普及和推进我国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依然任重而道远,译丛的出版是新时代学术进步和“双一流”学科建设的需要。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我们瞄准世界一流是在立足中国大地的基础上进行的,“拿来主义”和文化自信相互补充,并行不悖。
 
    西方文艺复兴发端于14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逐步扩展到全欧洲,在艺术、科学、文学、宗教、政治、思想等诸多领域引发了革命性的变革,奠定了现代世界的基础。文艺复兴得以成就有多种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德国金匠谷登堡在15世纪中期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对此伊丽莎白?爱森斯坦等书籍史学者多有阐发。西方中世纪的教育和传播媒介主要是手稿,在活字印刷术发明和推广以后,历史发展加速了,一个美丽的新世界脱颖而出。五百多年过去了,“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译丛”的出版亦得益于传统的印刷媒介,浙江大学出版社张琛女士和包灵灵女士等人的不懈努力为译丛的顺利面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作为译丛主编,我谨向她们及其同事表示诚挚的谢意。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译丛”经过了大半年的准备工作,计划分数辑出版,其中第一辑集中在文学领域,既有重要的作品选集,也有重要的批评著作。选题以学术水平和翻译质量为标准,同时兼顾中国大陆图书市场的需要。第一辑的顺利推出,显然离不开各位译者的鼎力支持,尤其是胡家峦教授、李耀宗先生和沈弘教授三位优秀的前辈学者,他们对我的信任是我持续前进的动力。我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和敬意。从第二辑开始,译丛将拓展疆域,涉及文学之外的其他领域,包括历史、哲学、宗教、政治学、艺术史、科学史等诸多方面。“Tomorrow to fresh woods and pastures new”——弥尔顿的名句激励我们将“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译丛”做成真正跨学科的高水平出版物。每一辑都包括文艺复兴的内容,也包括中世纪的内容,中世纪是这套译丛的特色。译丛的目标读者是专业研究人员和大学文化程度以上的博雅之士。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译丛”是著名翻译家许钧教授主持的“浙江大学中华译学馆”所推进的重要学术与文学译介项目。译丛的出版,尤其是第一本书《斯宾塞诗歌选集》(胡家峦教授译)的面世,直接受益于许钧教授的关怀、指导和帮助。“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译丛”是许钧教授主持的意义深远的集体事业的一分子,也是光荣的一分子。这是需要向读者诸君说明的。译丛得以出世还有一个契机,即2016年12月30日浙江大学外语学院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的成立。中心的成立,得到了学院领导,包括两任院长何莲珍教授和程工教授以及褚超孚书记的直接关怀和大力支持。他们不仅勤勉敬业,堪为我辈楷模,而且是有视野有眼光的好领导。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研究中心是中国大陆高校第一家同类的研究机构,学院领导做出决策是需要学术眼光和破冰的勇气的。正是在中心成立以后,在诸位同仁的持续努力下,才有了与浙江大学出版社的洽谈和合作,才有了“中世纪与文艺复兴译丛”这个可爱的孩子。他,是长子。
是为序。欢迎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本文转自:林苑
(编辑:织言
每日英语词汇
The region is struggling under the cumulative effects of concurrent and continuous crises.该地区的危机接踵而至,持续不绝,累积效应令其应接不暇。
文学翻译领域
  • 小说翻译
  • 剧本翻译
  • 诗歌翻译
  • 影视翻译
  • 楹联翻译
  • 广告翻译
微信